无锡市歌舞团成立60周年随想

建团

1958年8月1日,无锡市文艺界在大众剧场,召开无锡市歌舞团成立大会。 会上当时的文化局长宣布:今天,无锡市歌舞团成立了!

当时无锡市有锡剧团,越剧团,沪剧团,滑稽剧团,还有曲艺团。而歌舞团是无锡市最年轻的文艺团体,全团30余人,演员都是意气风发,充满青春活力的,20岁左右的少女少男。当年的我们都以新文艺工作者自居。

不可否认歌舞团是大跃进的产物,在物质条件上一无所有,建团没有房子,就建在惠山半山腰的尼姑庵“忍草庵”里。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一切日常用品,都是我们自己去采购,自己运到山上去,把一坐破旧荒废,杂草丛生的尼姑庵,收拾成了最早的歌舞团团部。


惠山忍草庵,当年无锡市歌舞团的大门。

艺术水平上一张白纸的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赶排了一台反应大跃进的歌舞节目,缺少服装道具自己动手做,乐器不够去向私人借, 还分组赶赴外地向兄弟剧团学习节目, 没日没夜的排练,克服了很多困难,就这样在当月的20 号,无锡市歌舞团成立后第一场公演,在大众剧场拉开了帷幕。所有演职人员都非常投入非常认真,因为当时的演员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所有这台节目比较粗糙。但还是受到了观众欢迎和领导的肯定。 万事开头难,它开了一个头,等于向无锡人民宣布,从此以后无锡有了自己的歌舞团。

无锡市成立歌舞团以后,苏州,常州,南通,徐州,盐城等城市都先后成立了歌舞团。但是,1960年时,据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家陷入困难时期,经济困难,物质极度匮乏,新成立的市级歌舞团,在对大跃进的纠偏过程中逐个被撤销了。

无锡市歌舞团同样处于困境,为了躲过被撤销的命运,我们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为最基层的群众演出。国家经济困难期间,我们几乎就在苏南苏北的小城镇和农村巡回演出。经常是自己抗着服装道具和乐器,步行在乡间小路上,或夜间乘在老乡的小木船,赶赴下个演出点。有时观众太少,演出情况不好,连伙食都开不出了,就向私人借钱度日。甚至一连七八个月在苏北农村转悠演出 ,其艰苦程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大家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我们的生存能力。为了所热爱的事业,为了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这个团,每个人都在付出自己的青春。

在其它市级歌舞团都被撤销的情况下,我们把无锡市歌舞团这块牌子保了下来。现在无锡市歌舞团是江苏省团龄最长的市级歌舞团。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资格说:我们对得起后来人。

我们还应当记住当年的文化局长赵源先生,他力争在无锡创建歌舞团,力争把全民所有制的 编制给了歌舞团,以至当年有了最起码的经济支持。 歌舞团当年能建立起来,生存下去,老局长赵源功不可没。

生存

为了继续生存,歌舞团从60年代开始排演了一系列的中国民族歌剧。

如《血泪仇》是一部比《白毛女》还早的歌剧,创作于延安时期,是鲁艺演出的早期作品,创作于1943年,此剧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蒋管区,农民王仁厚一家六口,受尽残酷剥削迫害被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后来终于到了陕甘宁边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此剧的重点在于控诉反动派的罪行,也就是通过剧中主角王仁厚的歌声来控诉,唱段繁多,全剧长达3个小时,对演员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在中国民族歌剧中是一部较古老的歌剧,演的团体比较少。解放后中央歌剧院演过,我们团为了配合阶级教育排演了这部歌剧,公演了数十场。

《刘胡兰》一部经典的民族歌剧,创作于1948年, 解放后由中央歌剧院重新创作排演。此剧是写1947年山西军阀阎锡山残忍杀害刘胡兰的故事。年仅16岁的刘胡兰,为救战友英勇就义。毛主席曾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部歌剧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唱段‘ “一道道水一道道山”,”数九寒天下大雪“’ 等。当年我团演刘胡兰的演员郑仰学演唱的这些唱段,非常到位,受人称道,中央歌剧院的导演吕朋看了演出也非常赞许。可惜这位有才华的演员,在文革中被下放农村,而后患癌症故去。

《小二黑结婚》创作于1952 年,改编于赵树理的小说。写的是抗日战争中一对青年男女历尽 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经典唱段:“清粼粼的水蓝个莹莹的天”等红及一时,如今仍然广为传唱。当年我团演小芹的演员许填卿,以她甜美的嗓音,完美地演绎了这些经典唱段,专家和观众都给于了很高的评价。如今许填卿旅居海外,嗓音依然保持年轻,还经常上舞台表演。

《红珊珊》于1961年由海政文工团创作。 故事围绕解放初期,解放军夺取一江三岛,大陈岛主线开展。渔家女珊妹奋不顾身,掩护营救解放军,经过激烈斗争,终于打败国民党军队,迎来珊瑚岛解放的故事。剧中“珊蝴颂”,“红灯颂”,“海风阵阵愁煞人”等唱段脍炙人口,至今仍深受广泛喜爱。歌舞团曾演出此剧达上百场,包括去各个部队慰问演出,到江浙沪一带巡回演出等,受到广泛欢迎。


歌剧《红珊瑚》剧照

《江姐》于1964年由空政文工团创作,取材于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片段。其中有“红梅赞”,“绣 红旗”,“五洲 人民齐欢笑”,“为共产主义贡献青春”等脍炙人口、难度较大的唱段,两位扮演江姐的演员,陆凤菊,陈大姝克服了重重困难,鲜明地刻划了江姐这个英雄人物,受到好评。

歌舞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1962年由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创作。该剧没有什么好听的唱段,但有喜闻乐见情节,演遍江浙沪,受到观众的欢迎,为团里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故两度复排。角色扮演者也换了好几次,都演得不错。如今扮演猪八戒的两位演员都己故去。


歌舞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剧照

歌舞团还曾排演过《海防线上》,《雷雨》等话剧。演话剧和演歌剧有不同的表演、台词和嗓音运用等要求。通过排演话剧可以对舞台艺术表演有更深的理解和提高。

除此之外还排演过《风雷颂》,《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等大型歌舞。我至所以要例举以上我团在文革前后演过的歌剧等剧目是想说明无锡市歌舞团在演歌剧方面是有较深根基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传承下来。但在当年是收到过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歌舞团的生存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一个表演团体能不能生存下来,一要看有没有人才,二要看有没有人民群众喜欢的节目。当时还要“政治正确”,但这不是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

发展

《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是优秀的舞剧作品,无锡市歌舞团能排演这两部舞剧主要的原 因是当时团里面已经有了排演舞剧能力的演员,有一批舞蹈演员从年龄上、艺术水平上正趋成熟,能够胜任其中的主要角色。另外,当时的管弦乐队的规模也比较完善,具备了现场演奏舞剧音乐的实力。我虽然没有看过这两个舞剧的演出,但我想我们团的这两部舞剧应当有比较高的水准。这为本团后来发展民族舞剧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歌舞团解放了思想,拓宽了眼界,开始到全国各大城市去演出,不再局限于江浙沪一带。剧目曲目也不再光是歌颂毛主席和宣传口号式的节目,可以演出世界各地的丰富多彩的优秀曲目,还可以自己创作适合自己的歌曲。

我们到了全国各大城市公演,驰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到过首都体育馆演出,还为修长城义演,到北京展览馆公演,进了上海万体馆公演,三次到上海音乐厅开音乐会,到东三省公演,到新疆公演等等,都受到欢迎和好评。同时完成一系列的外事任务。舞蹈创作也放异彩:《鸬鹚号子》,《网船恋》等原创舞蹈在全国获奖,在本团历史上也属空前。当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全国这样的团体是很少的。

再后来我就退休了。后来的发展更是超乎我想像的,从一个市级歌舞团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成一个全国知名的歌舞剧院,而且屡出佳作,创作排演了多部民族舞剧,多次获全国大奖,足迹走遍欧美多国。对如此的成就和荣耀,作为在这个团工作多年的老人由衷地感到骄傲。

最近看到了原创的歌剧《二泉》,说明我们团还在继续我们的歌剧传统,非常欣慰,同时也期待着有我们自己的优秀歌剧人才出现。

结语

自无锡市歌舞团成立到今年2018年8月1日已经是60周年了。我有幸见证了无锡市歌舞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长,如今已成为一个硕果累累的全国知名艺术团体。

我在这个团里度过了青年,中年,直至老年退休,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期间有鲜花,有掌声,有痛苦,有委屈。如今回头看去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从事的是我所钟爱的事业,我觉得无怨无悔。

如今我已经是80岁的老人了,目前身体健康,我祝愿我们一起走过来的老同事们都健康长寿。待到建团70周年,甚至80周年团庆时相聚吧!算一算到那时我们多大了?今年的8月1日我正在美国,不能参加团庆活动,在此简略的写此随想,发表在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很多事情年代久远,难免疏漏遗忘,欢迎老同事们补充和指正。

撰文:吴伟圻

2018年7月21日于美国硅谷

发表评论